从热捧到警惕!超声炮抗衰背后藏着 “毁容雷区”
在颜值经济的强劲驱动下,轻医美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超声炮作为非侵入式抗衰项目,凭借创伤小、恢复周期短等突出优势,一跃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热门之选。然而,近期超声炮“毁容”事件频频曝光,引发了大众对其安全性的强烈质疑。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
一、从抗衰神器到 “毁容利器” 的转变
1.超声炮的走红与争议
超声炮作为轻医美界的明星项目,能够有效刺激胶原蛋白新生,显著改善皮肤衰老问题,备受消费者青睐。与传统整形手术相比,超声炮无需开刀,术后恢复迅速,极大满足了人们快速变美的诉求。但近来,大量消费者反馈,在接受超声炮治疗后,出现了脸部脂肪溶解、皮肤松弛乃至 “垮脸” 的严重问题。这一现象,让超声炮从曾经备受追捧的抗衰神器,沦为令人恐惧的 “毁容利器”。
2.超声炮 “后遗症” 实例
展开剩余77%话剧演员小刘便是超声炮的受害者之一。2023 年初,小刘因颧骨处的 “印第安纹”,前往北京某三甲医院咨询祛皱方案。在吕姓医生的推荐下,她来到 “美丽荟” 医美机构,接受了 “超声王”(超声炮进阶版)治疗。但治疗后,小刘脸部不仅没有得到改善,反而出现红肿、凹陷等症状。经诊断,小刘脸部脂肪和胶原蛋白被溶解,不得不进行自体脂肪填充修复。
无独有偶,深圳的晓丽在接受超声炮治疗后,同样遭遇脸部脂肪溶解、皮肤弹性下降的问题。即便晓丽在治疗前仔细检查了仪器及炮头,确认均为认证产品,依然未能避免 “垮脸” 的悲剧发生。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
二、超声炮为何会导致 “溶脂”?
1.技术原理与潜在风险
超声炮是借助超声波能量开展治疗的设备,通过将超声波聚焦于特定组织区域,产生局部热效应,实现治疗目的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这项技术存在诸多风险。超声炮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凸起、肿胀、轻微烫伤等;较为罕见的不良反应则有血肿形成、局部凹陷加剧、神经损伤等。
2.操作不当与设备隐患
消费者在接受超声炮治疗后出现脸部凹陷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:
1. 能量设置过高:若操作医生设置的能量过高,或发数重叠过多,可能引发轻微溶脂效应,致使脸部凹陷更为明显。
2. 治疗前皮肤松弛:若患者局部皮肤在治疗前就较为松弛,且存在凹陷问题,治疗后该部位容积减少,会使凹陷愈发突出。
3. 设备维护不佳:医美机构对仪器维护保养不到位,或使用非原厂配件,可能导致仪器能量释放不稳定,从而引发脸部凹陷。
编辑
搜图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
三、超声炮治疗后的补救与维权建议
1.补救措施
对于已经出现面部凹陷问题的消费者,可以通过填充再生材料、玻尿酸等方式进行改善。若出现脸部脂肪大量流失、皮肉分离的情况,患者应寻求有执业资质、经验丰富的美容皮肤科医生,进行后续治疗。
2.维权建议
在医美纠纷发生时,病历和发票是关键的维权依据。消费者务必向医疗机构索要,并要求提供详细的消费明细。若医疗机构拒不配合,消费者可向卫生监督所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。此外,若消费者发现假冒仪器,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。
对于面部已造成损害的消费者,应先前往三甲医院就诊,妥善保留就医病历和治疗票据,通过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。若调解失败,可委托律师提起诉讼。
四、理性选择医美项目
1.谨慎选择医美机构
消费者在选择医美项目时,应保持理性,强化自我保护意识。治疗前,要与主诊医师进行充分沟通,对自身面部情况进行全面评判,切勿因过度追求效果而增加治疗发数。同时,需仔细核实仪器的合规性,以及操作医生是否具备卫健委颁发的医师执业资格证,并在卫健委备案有美容主诊资质。
2.了解项目原理与风险
在进行医美项目前,消费者需充分了解各项目的原理、风险及应对措施,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谨慎选择合适的医美项目。切勿因求美心切,轻信医疗机构的不实 “承诺”,避免让变美之路充满遗憾 。
编辑
搜图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(最多18字)
发布于:四川省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